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_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

海東日報首頁

黃河、卡力崗和她的子民

2021-10-04 11:00:23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文作者拍攝于化隆群科黃河邊

□張翔

蔚藍的天穹下,黃河,是一根蜿蜒在河谷里的又細又長的金黃色的拉面。——這樣的想法,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因為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在河湟谷地以及周邊山區(qū)的農民吃上一碗飽飯,還是一個難題。盡管后來實行了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總算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能夠時常吃上一頓有油潑辣子的拉面,仍然是經(jīng)常在睡夢中才能出現(xiàn)的情景。

只有身處于海拔接近3000米的卡力崗山區(qū),才能夠感受吃一碗拉面為“欲望”。那時候,在苦寒的大西北,寧夏的西海固地區(qū)被認定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鄰居甘肅的定西地區(qū)也因“苦甲天下”,鄉(xiāng)民們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討生活”。而青海東部黃河北岸的卡力崗山區(qū)(本文所指的卡力崗山區(qū),是黃河環(huán)繞的以化隆卡力崗山地為中心,延伸至循化、尖扎、樂都、民和等區(qū)縣的山區(qū)河谷地帶),最終因為“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不了一方人”,而被劃為集中連片貧困的“六盤山片區(qū)”。

黃河,靜靜流淌了千萬年,而卡力崗人固守無奈,整整貧窮了幾百年。試問,哪里的山民能夠有如此漫長持久的忍耐力?哪里的山民又能夠在近乎赤貧的條件之下,蓄勢而發(fā),走出大山,闖蕩世界,成就了用一碗拉面走出大山、擺脫貧窮、改變命運的傳奇?

黃河彎彎,卡力崗山高。

對于流淌在卡力崗山下深谷里的黃河,筆者是再熟悉不過的。但是,在二三十年前李家峽、公伯峽等大壩沒有修建起來之時,這條河流對卡力崗山民們來說,過于桀驁不馴、我行我素,一個勁地穿峽鑿谷,滾滾向前。而河流兩岸的子民們則望河興嘆,只得離開氣候溫潤但地域狹窄的河谷地帶,向著適于耕種、放牧的山區(qū)進發(fā)。這里林草豐茂、旱塬起伏,求得幾代人的生存,似乎是沒有問題。

然而,僅僅過了兩三百年,一千四百多年前隋煬帝曾經(jīng)狩獵的這片山地森林地帶,人口劇增,濫砍濫伐,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不了一方人”的事實業(yè)已形成。

很多性格倔強的山民們經(jīng)常站在卡力崗山上,面對不遠處靜靜流淌的黃河,發(fā)出這樣的吼叫:老天爺啊,你怎么不管不顧山民們的生活了???我們總不能坐以待斃,要像黃河水一樣,沖出重重圍困,走出去,填飽肚子闖世界!

窮則思變。古人的總結似乎有些文雅,而卡力崗山區(qū)的民眾已經(jīng)顧不得這些了,他們一步三回頭,開始了對黃河、對黃土地生平第一次無奈而又悲壯的告別。

從1999年起,筆者先后兩三次隨有關部門到東部沿海和長三角、珠三角一帶,對卡力崗人開拉面館的情況進行過較為直觀的了解。有趣的問題是,他們走出去,為何將創(chuàng)業(yè)的落腳點單單選在了距離青海非常遙遠的福建廈門?除了資金方面的捉襟見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他們是如何克服了語言交流、飲食文化方面的重重困難?筆者也關注過省內外媒體對于源自卡力崗山區(qū)拉面現(xiàn)象的報道,有一段時間甚至是連篇累牘。

媒體經(jīng)常提及第一個走出卡力崗山的農民韓錄,當年帶著東拼西湊的7000元,來到廈門開拉面店大獲成功的事跡。韓錄,成了一代拉面匠走南闖北的代表。

要在一座南方城市的車站碼頭以及繁華地帶開飯館,用最廉價的租金租用最合適的店面,就成了囊中羞澀的卡力崗人最為發(fā)愁的事情。他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走街串巷,看地段尋店面,磨爛了幾雙老布鞋又磨破了笨拙的嘴皮子,成功率小得可憐!但是他們還是深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能下苦功夫,鐵石的心腸也有感化的時候。

卡力崗拉面匠們遇到的頭號難題,就是難耐的溽熱天氣。他們選擇落腳的地方都是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從西北高原寒涼的氣候環(huán)境一下子投入到這些“火爐”城市,而且每時每刻置身于三四十度的高溫廚房操作間里,難以適應可想而知。韓錄回憶說,當時很多人產生了退縮的念頭,但是一想起家鄉(xiāng)貧瘠的土地、破舊的莊廓院以及嗷嗷待哺的娃娃們,大家的畏縮心態(tài)馬上得到了調整,開弓沒有回頭箭,堅持就是勝利!

拉面店艱難地開張了,當時廈門人以及游客是不了解西北拉面的。為了吸引眼球,也為了符合當?shù)貒栏竦牟惋嬓l(wèi)生條件,韓錄他們就把小店的后廚搬到了直對繁華大街的店門前,廚具锃亮美觀,餐具一塵不染,顧客對就餐環(huán)境一目了然;而拉面師傅們冒著酷暑、甩開膀子揉面、和面、拉面,展示拉面技藝的每一個過程,讓圍觀者大開眼界……這樣一個苦心積慮的小小舉動,展示了卡力崗山區(qū)人的智慧和經(jīng)營方式的靈活轉變,代表了全新的拉面店經(jīng)營模式的產生!

還有一個曾經(jīng)令他們頭痛的問題,就是當時的社會治安環(huán)境。一些地痞流氓、潑皮無賴經(jīng)常進店或者在附近找茬惹是生非。一次兩次可以忍耐,經(jīng)常這樣下去,生意就做不下去了!關鍵時候,西北漢子們的倔強勁兒就上來了,拉面匠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操起家伙與潑皮無賴展開較量!關鍵時候,女人們也不甘示弱,操起大勺子舀起滾燙的湯水潑向挑釁者……幾個回合下來,地痞流氓們再也不敢小覷這些來自大西北的外地人了。卡力崗人終于在沿海城市扎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之根!

還有一個令人贊嘆的現(xiàn)象是,卡力崗人往往把拉面店開在了知名高校的周邊,而且經(jīng)營面積較大,有兩三層,包間雅座俱全,顧客的消費選擇就有了更大的空間,不僅僅局限于“一碗面”了。而且“???rdquo;和“過客”兼容,很大一個消費群體就是周邊高校的師生,尤其是來自中亞、西亞、非洲的留學生。

筆者也有過這樣的擔心,很少出遠門、文化程度有限的拉面經(jīng)營者們是如何與顧客們達成默契、完成交流的?要知道,就是在古樸難懂的卡力崗人的漢語里,就如“店”和“見”的發(fā)音不分,而且語言中還夾雜著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詞匯。

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也有很多從大西北來的同學,拉面店里的一碗面,一口鄉(xiāng)音,都讓他們感到親切,不再感覺自己是“異鄉(xiāng)人”。久而久之,他們在拉面店里勤工儉學,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還從老板這里學到了經(jīng)營之道。漸漸地,拉面店成了他們的另外一個家。長長的拉面,就成了一縷看得見、嚼得香、綿延不斷的鄉(xiāng)愁!

在廈門大學附近,開拉面店的卡力崗兄弟倆見到筆者一行,很是高興,傍晚的最后一陣子忙碌完了以后,就帶我們到寧靜的大海邊,領略海濱城市別樣的風情、迷人的夜景。他們邀請我們品嘗海鮮大餐、下海沖浪,熱情有加??磥?,第二代卡力崗人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經(jīng)濟特區(qū)有張有弛的生活狀態(tài)之中,成了順應時代的“弄潮兒”。

筆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飛機、火車上,經(jīng)常和來往于這些城市和青海之間的卡力崗人相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卡力崗拉面匠們的尕媳婦和她們的父母、孩子們。她們穿著時髦、熱情開朗,一路照顧著老人和孩子,精氣神兒很棒。她們穿梭于沿海和高原之間,樂此不疲,成了青海鐵路、民航不容小覷的穩(wěn)定客源。沿海大城市的機場、火車站經(jīng)常是人山人海,十幾年前的她們是如何出入于迷宮一樣的候機樓、候車樓里的呢?一位卡力崗尕媳婦說,那時候,很少識字或者根本不識字的父母們,就是全憑著一張嘴出門的,不清楚不熟悉的,就問啊問的。沒辦法,遭白眼也得問??!而今的卡力崗拉面匠的后代們,已經(jīng)熟悉了網(wǎng)絡數(shù)字,習慣了與手機上的各類App打交道。筆者手機上幾個南方城市的旅游餐飲App,還是他們推介下載的呢……

是的,一碗拉面,的確改變了一方地域的農耕思維,演繹了一門樸素無華而又令人稱奇的生存哲學。這種充盈著黃河性格的文化傳承,給了卡力崗人足夠的韌性,使他們在面臨各種艱難和挑戰(zhàn)之時,始終保有一口綿綿不絕的元氣,向死而生、反敗為勝,渡過重重難關。

麥子在古老的節(jié)氣里拔節(jié)成熟,而拉面經(jīng)濟就在卡力崗人的呵護中出類拔萃。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是一碗西北拉面留給人們味覺、視覺上的清晰印記。不同形狀的拉面合著不同的脾性和年齡,大寬粗獷威猛,二細穩(wěn)重有力,韭葉兒纖薄秀麗,毛細兒溫柔綿長……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感受和回味,都融匯在了對一碗拉面的細細的咀嚼中了。

而今,卡力崗人給一碗拉面呈現(xiàn)出的誘人的色彩賦予了全新的內涵:

一清,神清氣爽,吐故納新;

二白,白手起家,敢闖天下;

三綠,綠水青山,春意盎然;

四紅,紅遍全國,走向世界;

五黃,黃河黃土,記住鄉(xiāng)愁;

……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走過了天南地北的城市街巷,回頭間總會看見西北拉面的牌子在風雨中向你我招手,總有一縷淡淡的清香呼喚長長的旅途……筆者佩服青??徣诉m應環(huán)境、善于經(jīng)營的能力。從他們的性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黃河穿峽鑿山、氣勢磅礴的影子,也可以看出他們的骨子里積淀的猶如卡力崗大山一樣令人仰慕的沉穩(wěn)、執(zhí)著和達觀。他們深知,從來不會有一碗噴香的拉面沒有來由地從天而降,只有那些敢闖天下、親手打造未來的人,才配得上細細品嘗這樣的珍饈……

滾滾黃河用無畏的氣勢強健了卡力崗人的體魄,啟迪了卡力崗人的心智。而今,卡力崗人正在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著有滋有味的全新生活。在那手指間流動的根根拉面,就是一條條恣意延伸的多情河流,把一路清香和滿目風情,把黃河般倔強執(zhí)著的氣質與精氣神播撒在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聽啊,文友馮誠先生的一首《吃一碗牛肉拉面》,讓筆觸淚水潸然:

……

請給我再煮一個回合

給我這碗面

再來一次波濤洶涌的渲染

我欣賞這大鐵鍋的夸張

盛一彎滾滾黃河的水

才能烹制出那出生地的口感

牛骨燉一夜,湯熬百年

讓如山如阜的面團

即刻遵命,不再懶散

視覺經(jīng)典在于拉面過程

一拃長的面段

三捋二捏一扽

賦予一種它聽得懂的語言

于是千抻百拉紋絲不亂

長如日子 韌如青山

大寬 韭葉 二細 蕎麥棱

顧客的吆喝聲里

拉出你的意愿

然后一猛子扎進深流激湍

三翻六轉驚濤拍岸

不身經(jīng)百戰(zhàn)

就讀不懂一碗面的出生入死

就讀不懂走南闖北的赤子情懷

——爹娘啊

吃完了這碗面

兒還要去

下——江——南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wǎng)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