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意外受傷也很常見。當孩子遭遇突如其來的傷害時,父母在第一時間該如何鎮(zhèn)定處理?平時家中的小藥箱里又該常備哪些外用消毒藥品?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醫(yī)師朱小春來支招。
骨折:避免骨折部位受力、移動
孩子出現(xiàn)骨折時,往往又痛又怕,家長需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以免因亂動而導致骨折部位移位。接下來將孩子骨折部位放到平整的支撐物上,避免骨折部位受力、移動,再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注意,如果是完全骨折,并且骨頭已經(jīng)刺出皮膚外,家長千萬不要自行把骨頭按回。正確的做法是:按壓傷口處止血,如果寶寶疼痛厲害,可以用冰敷傷口周圍以減輕疼痛,并用干凈紗布覆蓋在傷口處,等著急救人員到場。
擦傷、切割傷:每天檢查傷口情況
發(fā)生擦傷、切割傷等外傷時,如果有出血,先用干凈的紗布在出血處按壓5至10分鐘止血,等血止住后,再用清水清洗傷口5分鐘,將臟東西沖洗干凈,然后再在傷口處涂抹一些抗生素軟膏,并且用紗布覆蓋包裹。
此外還需每天都要揭開紗布檢查一下傷口有無紅腫、滲出情況。如果傷口出現(xiàn)紅腫、膿性滲出、發(fā)熱,或是有明顯出血的大的裂傷,按上述方法初步處理后及時到醫(yī)院外科門診就診,以減少感染發(fā)生的機會。
腳踝扭傷:疼痛緩解后適當活動
當孩子運動時腳踝受傷,踝關節(jié)會向一個方向過度地扭轉(zhuǎn),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不能站立起來,一碰就痛,腫脹也非常明顯,此時應該立即去醫(yī)院。
如果扭傷后,孩子的腳僅僅是輕微的腫脹,但能回到正常位置,腳能向各個方向轉(zhuǎn)動,雖然痛、但是孩子還能站立,那么提示扭傷不重,在扭傷后的2至3天內(nèi),注意讓腳踝休息,不要站立負重或行走,同時在扭傷后24小時內(nèi)進行冰敷。另外,使用彈性繃帶纏繞腳踝,或保持足部抬高到心臟水平以上,即躺著或者把腳搭在桌子上,這樣也可以減少足部血流而減少腫脹,一旦腳踝不那么疼或者腫脹了,則建議盡快活動腳踝,在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向各個方向轉(zhuǎn)、扭腳踝,以促進腳踝恢復。
跌落傷: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
孩子發(fā)生跌落后,家長需要留意這幾點信息:跌落后孩子是否出現(xiàn)過昏迷,是否哭鬧不止,是否精神不振或煩躁不安,是否出現(xiàn)嘔吐、嗜睡?如果孩子在跌落后精神狀態(tài)無異常,只是出現(xiàn)一些淤青或小傷口,一般無需馬上送往醫(yī)院,可先幫他做一些簡單的處理,在家觀察即可。
一般來說,小面積的淤青無需特殊處理,而對于一些小的擦傷,如果家里備有消毒噴霧劑或消毒濕巾,可用此先清潔一下傷口。如果沒有,也可先用干凈的自來水沖洗傷口,然后再局部涂一些抗生素軟膏。如果傷口較大、出血較多時,不建議將藥粉直接撒在傷口上,而是要局部壓迫止血,并及時送到醫(yī)院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
對于頭部著地,跌落后不哭不鬧、精神狀態(tài)較差的孩子來說,一定要及時送到醫(yī)院檢查,并注意在送醫(yī)途中不要晃動孩子的頭部。
燙傷燒傷:勿擅自涂抹牙膏
如果小孩被火焰燒傷,或者揭開熱騰騰的鍋蓋被蒸汽燙傷,首先馬上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傷口15至20分鐘,以迅速降低皮膚表面的熱度。如果有衣服黏在傷口上,則應泡濕衣服后,再小心將其除去,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連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然后找干凈的紗布蓋在受傷部分,及時送往醫(yī)院請醫(yī)生處理。
朱小春提醒,切莫擅自涂抹牙膏等,這樣不僅不利于傷口的愈合,而且還容易引起感染,并干擾醫(yī)護人員的判斷和作出及時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