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yīng),發(fā)病人群廣泛,不分年齡、性別和地域。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與濕邪有關(guān),濕可蘊熱,發(fā)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一般來說,濕疹患者可常服有祛濕或清熱作用的方子。
做法:取鮮白茅根30克、綠豆50克、澤瀉15克、冰糖20克。白茅根切段,與澤瀉一起先煮20分鐘,撈去藥渣,再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后,過濾去渣取汁。每日1劑,溫飲。
方中,白茅根味甘性寒,《本草經(jīng)疏》說其雖寒而不犯胃,可生津止渴、清熱利尿、止血止嘔;澤瀉味甘性寒,可利膀胱熱、直通水道、利水滲濕、泄熱;綠豆清熱解毒;白糖生津潤肺,還可調(diào)味。幾味合用,可起到清熱除濕、涼血解毒的功效。本方主治急慢性濕疹,癥見皮膚瘙癢、發(fā)紅、出現(xiàn)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伴口干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zhì)紅,或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身倦乏力、苔膩、舌質(zhì)淡嫩且胖、脈緩等。
日常生活中,濕疹患者應(yīng)避免刺激皮膚,注意清淡飲食,保持愉悅心情,多做展肩擴胸、深呼吸等有益提升免疫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