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足部位發(fā)生小面積的淺表燙傷,可用流動的涼水沖洗,涂上燙傷膏;如果是臉或額部燙傷,可以用幾條毛巾輪流進行冷敷;大面積嚴重燙傷的患者,在送往醫(yī)院途中應取平臥位,不要直立抱著,可以給患者喝些淡鹽水,防止脫水。
生活中,五花八門的燙傷偏方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甚至嘗試過。諸如抹牙膏、抹香油、冰敷等。不過,不管是抹牙膏還是抹油,都是在阻礙散熱,而且牙膏和油對于人體都是“異物”,很容易造成創(chuàng)面污染,加重瘢痕,影響傷口愈合。以下給大家歸納出常見的燙傷誤區(qū):
誤區(qū)一:傷口上涂抹牙膏、醬油 涂抹牙膏無益處,還會增加創(chuàng)面恢復的難度。涂抹醬油會加重創(chuàng)面脫水、損傷。顏色掩蓋創(chuàng)面,還會影響醫(yī)生對創(chuàng)面情況的判斷。
誤區(qū)二:燙傷后抹有色藥水 紅藥水是含2%紅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劑,可用作殺菌劑,含重金屬汞,且殺菌效果較差。紫藥水會在燙傷創(chuàng)面結一層痂,導致創(chuàng)面情況被掩蓋,藥水的顏色也同樣會影響燙傷創(chuàng)面的判斷。
誤區(qū)三:用冰塊代替流動水冰敷 燙傷后的皮膚組織沒有表皮保護,變得更加脆弱,直接冰敷更容易凍傷皮膚。
燒燙傷后的正確急救步驟:沖—脫—泡—蓋—送
第一步:沖 將燒、燙傷的部位用清潔的流動冷水輕輕沖洗10到30分鐘左右,冷水可將熱迅速散去,以降低對深層組織的傷害。
如果疼痛感較重,可延長沖浸的時間。如果沒有冷水,可用無害冷液體代替。一般的自來水中細菌含量很少,完全可以使用,不用擔心可能發(fā)生感染。如果在沒有自來水的情況下,井水、河水也可以使用。不要在傷處涂抹草藥、牙膏、醋、醬油、色拉油等,此類物品可能會造成傷口細菌感染,并有可能加重燒傷深度。
第二步:脫 充分的沖洗后,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千萬不要強行剝去任何衣物,以免弄破水泡。因為水泡表皮在燒傷早期有保護創(chuàng)面的作用,能夠減輕疼痛,減少滲出。由于燒傷后該部位及鄰近部位會腫脹,要在傷處尚未腫脹前把戒指、手表、皮帶、鞋子或其他緊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體腫脹后無法去除,而造成血運不暢,出現更嚴重的損傷。
第三步:泡 對于疼痛明顯者可持續(xù)浸泡在冷水中10至30分鐘。此時,主要作用是緩解疼痛,而在燒傷極早期的沖洗能夠減輕燒傷程度,十分重要。但對于大面積燒傷患者及小孩和老人,要注意浸泡時間和水溫,以免造成體溫下降過度。
第四步:蓋 如燒燙傷情況嚴重,可以使用干凈的或無菌的紗布或棉質的布類覆蓋于傷口,并加以固定。這樣可以減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創(chuàng)口的清潔和減輕疼痛。對于顏面部燒傷,宜采用坐姿或半臥位姿勢,將清潔無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后蓋在面部。
第五步:送 立即送到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正規(gu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