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又稱鵝口瘡或雪口,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癥,多見于嬰幼兒。白念珠菌可以存在正常人口腔中,人類血清中含有抗真菌成分,可以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長。好多寶媽容易將奶漬和鵝口瘡混為一談,為此,青海省婦女兒童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為大家介紹一下兩者的區(qū)別。
鵝口瘡:成片白塊;輕微痛感;不易擦去,強行擦去會出現(xiàn)疼痛感和類似出血點的紅斑點。
奶漬:外觀相似,無痛感,可輕易擦去,寶寶沒有不舒服的表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
頰粘膜、舌、齒齦等處的口腔黏膜上可見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形似奶塊。開始時為點狀和小片狀,有時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
患處不痛,新生嬰兒無煩躁、流涎、發(fā)熱等表現(xiàn),一般不影響吃奶。
嚴(yán)重者可累及食管、腸道、喉、氣管、肺等,出現(xiàn)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等癥狀。
高危因素
奶瓶、奶具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yǎng)時,媽媽的乳頭不清潔。
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chǎn)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另外,嬰幼兒在6個月到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腫脹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容易把細(xì)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dāng)應(yīng)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nèi)菌群失調(diào),霉菌乘虛而入。
如何治療
弱堿性環(huán)境不適宜白念珠菌生長。
將5%碳酸氫鈉注射液原液10ml(1支)加入涼開水10ml中(等量稀釋)攪勻后做漱口液或口腔擦洗。
局部應(yīng)用制霉菌素混懸劑,濃度5萬到10萬單位/ml,2小時到3小時涂抹一次,局部涂用效果良好。建議飯后或奶后涂藥。
如果鵝口瘡面積較大,可增加涂藥的次數(shù)。
加強營養(yǎng),注意口腔衛(wèi)生,做好口腔護理。
如何預(yù)防
寶寶進食的奶具先清洗干凈后煮沸消毒。
孕婦有陰道霉菌病時應(yīng)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哺乳期的寶媽在喂奶前應(yīng)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對于寶寶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并定期消毒。
最好母乳喂養(yǎng),母乳中乳鐵蛋白能抑制口腔中白色念珠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