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梗阻性因素,最常見的為膽石癥;
乙醇、毒素類、藥物;
代謝因素,高脂血癥及高鈣血癥;
感染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 ECHO、巨細胞病毒等;
血管性因素,胰腺血管缺血導致的AP發(fā)作很罕見;
創(chuàng)傷及手術后,如胰、膽道、胃和十二指腸手術、ERCP等;
遺傳因素;
其他因素。
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xiàn)
腹痛 突發(fā)性、持續(xù)性、劇痛或刀割樣疼痛,伴有陣發(fā)性加劇,一般位于上腹部。
惡心、嘔吐 發(fā)作頻繁,可為食物、膽汁等,嘔吐多為反射性,嘔吐后腹痛并不緩解。
發(fā)熱 多為中度熱,38℃至39℃,一般3天至5天逐漸下降,重型者可持續(xù)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膿腫形成。
黃疸 病后1天至2天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黃疸,原因可能為膽管結石并存,引起膽管阻塞,或腫大的胰頭壓迫膽總管下端或肝功能受損出現(xiàn)黃疸,黃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預后不良。2周后出現(xiàn)的黃疸,多考慮并發(fā)胰腺膿腫或囊腫。
休克 多見于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由于腹腔、腹膜后大量滲液出血,腸麻痹腸腔內積液,嘔吐致體液喪失引起低血容量休克。
手足抽搐 為血鈣降低所致。
急性胰腺炎有哪些癥狀
腹部壓痛及腹肌緊張 多在上腹或左上腹,重型者腹內滲出液多時,壓痛、反跳痛、肌緊張明顯,范圍較廣泛。
腹脹 重型者因腹膜后出血刺激內臟神經引起麻痹性腸梗阻,使腹脹明顯,腸鳴音消失,呈現(xiàn)"安靜腹",滲出液多時可有移動性濁音,腹穿刺可抽出血性液體,其淀粉酶含量甚高,對診斷有意義。
腹部包塊 膿腫或假性囊腫形成。
皮膚瘀斑 部分患者臍周皮膚出現(xiàn)藍紫色瘀斑(Cullen征)或兩側腰部出現(xiàn)棕黃色瘀斑(Grey-Turner征),為胰酶穿過腹膜、肌層進入皮下引起脂肪壞死、出血所致,鐵鹽沉著可引起永久性變色。
急性胰腺炎的治療原則
非手術治療 禁食、胃腸減壓;補充液體;使用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生長抑素;營養(yǎng)支持;中藥治療。
急性胰腺炎術前、術后指導
術前指導 絕對臥床休息,取彎腰、屈膝側臥位;禁飲禁食、胃腸減壓。
術后指導 術后帶胃管期間禁食,根據(jù)醫(yī)囑恢復飲食,原則為少食多餐,從流質逐步到低脂普食,避免飽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忌暴飲暴食,戒煙、酒。患者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
急性胰腺炎出院指導
強調戒酒的重要性,告知需低脂飲食和少量多餐。重癥胰腺炎術后恢復需較長時間,應指導患者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出院后4周至6周,避免過度勞累以及提舉重物。注意腹部體征,若有異常及時就診。
(供稿 逯玉婷 本報記者 賈麗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