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天空飄過一首歌,瓦藍瓦藍。
聽說過注水豬肉,聽說過病死豬肉和老母豬肉,但確實是第一次聽說藍光豬肉。百度一下才發(fā)現(xiàn)自己孤陋寡聞:早在2007年,就有媒體報道西安曾發(fā)現(xiàn)過類似的藍光豬肉;2010年2月,在湖南長沙,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這種藍光豬肉。也許,還有更多的藍光豬肉沒有被發(fā)現(xiàn),因為吃進肚子里的豬肉是看不見藍光的。這一次,若不是此地有灌香腸的年俗,若不是腌好的肉放桶里過夜還來不及灌,藍光豬肉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
我這樣一說,你是不是有點害怕?好家伙,糊里糊涂吃了多少藍光豬肉,誰能知道呢?我相信,有這樣想法的人肯定不止我一個,大家都讓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給整害怕了,雖然這兩年情況似乎好了些,但是隱痛猶在憂慮猶在。從網(wǎng)友留言不難發(fā)現(xiàn),大家都毫不猶豫地將藍光豬肉歸入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假想范疇——這還用說,肯定是有問題唄。但在科學的層面,藍光豬肉究竟是怎么回事,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有人認為是豬肉本身存在某種有毒物質,是生豬在飼養(yǎng)環(huán)節(jié)被喂食了過量的含磷飼料;有人認為是超市銷售或物流過程中保管不當;還有人認為可能是消費者購買和存放過程中污染所致。另有一種貌似更科學的說法,說是有一種革蘭氏陰性桿狀菌,它是發(fā)光桿菌,肉的熒光就是它們的代謝產(chǎn)物發(fā)出。專家故此表示,民眾對藍光豬肉不必恐慌,建議盡量少吃。地方相關部門則更保守一點,提醒大家不要食用。當然,本質上都是說了等于白說。
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外星人養(yǎng)的豬,也不是傳說中的“夜明豬”,藍光豬肉必有其科學緣由。而且,檢驗檢疫部門是在上面蓋過章的,有責任有義務對此給個說法——問題不是市民買到藍光豬肉之后不要食用,而是檢疫部門壓根兒就不應該讓藍光豬肉入市流通,那章子不應該是收完錢就隨便蓋的。無論藍光豬肉原因何在,公眾想當然地認為其對身體有害是合理的懷疑;如果相關部門遲遲不能給出科學解釋,公眾視其為食品安全事件同樣是合理的懷疑。
某種意義上,人們真正在意的不是豬肉發(fā)出的藍光,而是那上面蓋著的藍色檢驗檢疫章。當豬肉的藍光掩蓋了公章的藍光,就會發(fā)出一種信任垮塌的聲響,那會讓不知該信什么的人們,腦補N多恐怖的想象。(舒圣祥)